清理內心的囤積

清理內心的囤積,不再把世界扛在肩上
作者:馬睿欣   來源:根基

教育專家馬睿欣直指現代人的心理弊病,「生活在一個不重自省的世代,對內在世界的陌生,讓人對內在空間產生恐懼,所以有什麼就往裡面丟,總覺得多比少好,忙比閒好,有比無好。」每個人心裡,都囤積了太多的東西,需要好好整理,才能把生活過得井然有序。
穿越身體的牆,走進內在生命,裡頭,也存在不少囤積。
是某些浪漫的回憶,該移到儲藏室了,卻還橫在眼前,霸氣地佔據屋內最明顯的位置,讓現在的自己沒有活動的空間;是過去的成就,懸掛起來也罷,偏偏是東倒西歪地到處擺,凌亂,又老叫人絆跌。
還有一些我一直想做,卻沒有決心開始的事;一些我認為該做,卻遲遲耽延的事,或者,是我現在正在做的,明明不對的事,擁有的,不太正確的想法………
我們習慣向心裡頭塞東西!!
生活在一個不重自省的世代,對內在世界的陌生,讓人對內在空間產生恐懼,所以有什麼就往裡面丟,總覺得多比少好,忙比閒好,有比無好。
久了! 偶而想進去看看,也找不到可以走動的空間,硬擠,還黏得一身蜘蛛網!
太多的意見佔據著我裡面的空間
走進裡面看看,什麼東西太多?
在整理的過程裡,我扔掉太多的意見。
美國教育,鼓勵孩子們學習有個人意見和看法。在成長過程中,我也認為這是極重要的訓練。但,當一個人的書讀到某個程度,人生經驗累積到某個平台,對週遭的一切繼續有太多不同的意見和看法,卻沒有時間去整理,消化,付諸行動,只會任其和情緒共舞,顛覆生活。
成熟,是對「多」不再貪婪,尤其是內在囤積的多。
對身邊一些發生的事,我學著不要在心裡給評價和意見,只是觀察,聆聽,看別人如何反應,聽別人的意見是甚麼。
以前我學著身體不參與,現在我學著思想不參與。
扔掉太多意見,我騰出了空間,享受別人的意見,也享受心思的空處,讓那些存留的看法和想法找到適當的位置安身。
清理囤積的記憶
我也注意到內在生命裡有一些過時的囤積。
是一些不合時代的舊觀念(我指的是那些腐敗的包袱,不是值得恆久保存的價值觀), 是一些過去發生的負面經歷,聽見的負面言語,也是當年的璀璨光華,豐功偉業。
關於記憶,該靜靜安置於內在殿堂的一個角落, 有一個收納它們的箱子,一個美麗的存在,卻不佔太大空間,揪太多眼目的注視。
一再篩選後,值得放進記憶箱子裡的,要好好整理,迭放,照顧。其它那些扔在外面,東倒西歪橫躺內在廳堂的,大剌剌的攔阻心思走動的,甚至已經發臭的記憶,都該扔掉。
即使是曾經美好的記憶,也不能任其佔據今天的我。
清掉內心過時的囤積,讓我面對今天的責任,清掉內心過時的囤積,也讓我看見今天自己的真相。
清理夢想
我也想清掉內心太多不適時的囤積。
是今天的我無法穿下的夢想:無日無夜的寫作,重拾畫筆,學作木工,學種有機蔬果,親手為孩子縫一件洋裝,每天把地板擦得晶亮………該收在內心的臥室,不該攔在內心的工作坊裡,可以偶而擁抱,不該綁在腳上。
再也不讓那些美麗的夢佔滿了內心的通道,讓今天的我走不出去;再也不要讓未來的理想擋在思想門口,讓今天的我走不進來。
其他
然後是那些錯誤的想法和觀念,負面的情緒和抱怨。這些受損的內在囤積,若不隨手扔掉,不但無意義地佔了內在空間,更將發出惡臭,在空氣中滋生細菌,污染整個內在環境。
我也拒絕無用的懊悔和遺憾,對曾經做錯的決定,學了功課之後,還有許多懊悔,如脫去的殼未被掃除,堆積在心裡一角,礙眼。
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,對今天的我毫無意義,我要放手,不再存留著。
那些無關痛癢的聚會,不好意思拒絕的小區活動,傳統遺留的節日負擔,自扛的人情債務………太多已經在心中褪色失味變形的人情包袱, 不甘願扛的,無法打理的,我要扔!瀟灑乾脆地仍掉!
只要我謙卑得下來,承認自己的空間就是這麼大,整理的力氣就是這麼多,雙臂張開,能擁抱的就是這麼寬,不再強把世界扛在肩上,我就會認清內在生命的囤積是甚麼,就有勇氣捨棄他們。
理掉囤積,你才能接受新的事物,才能飽含激情開始新的挑戰。
 


←  常捆綁女性的幾個謊言